發表時間: 2022-09-07 10:16:10
生產成本居高不下,是今年擋在陶瓷企業面前的一座大山。近期,多個陶瓷產區天然氣、煤炭價格再次出現波動。
“煤炭悄悄漲價了,現在到廠價大概是1700元左右/噸?!睆V東肇慶一陶瓷廠負責人介紹,現在不僅是燒天然氣的扛不住,燒煤的陶瓷廠壓力也很大。
在其他生產成本方面,目前部分化工料價格有所回落,例如碳酸鍶3個月內價格下降50%,但是相比2020年依然處于高位。與此同時,盡管今年廣東陶瓷產區基本沒有受到限電影響,但是用電成本高于去年同期。
8月26日,蒙娜麗莎集團發布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顯示,今年影響毛利的因素主要是成本上漲,目前能源價格還在高位運行,天然氣、煤塊、電力的成本同期相比增加1億元,對利潤產生影響。其中天然氣增幅比較大,是今年上半年主要成本上漲的因素。
此外,蒙娜麗莎公告指出,在瓷磚生產成本中,燃料占比約25%,電費占比約9%。燃料包括煤炭和天然氣,2021年燃料占比22%左右,從去年開始,每個季度占比都在上升,上升到目前的25%。
原料價格此跌彼漲仍處高位
多產區煤炭、天然氣價再現波
《陶瓷信息》獲悉,6月初碳酸鍶的價格穩定在12000元/噸(2020年4000元/噸),而8月中旬其價格下滑至7000多元/噸,現在又回升至8000元/噸的出廠價。雖然與高峰期19000~20000元/噸的價格相比,已經下滑了至少57.9%,但仍遠高于漲價前4000元/噸的價格。
不僅僅是碳酸鍶,硅酸鋯的價格也微微回落,目前的價格已回落至20000元/噸以內,穩定在19000元/噸左右(2021年初大概是13000元/噸)。而氧化鋅價格頻繁波動,氧化鋁的價格相對穩定,但都處于高位。
生產成本高企,是擋在陶企面前的一座大山。除了生產用的陶瓷化工料價格高企,2022年煤炭、天然氣等能源價格也一直處于高位。
據“燃氣在線”數據顯示,9月5日深圳大鵬、東莞九豐、廣西北海、珠海金灣LNG液化天然氣沿海接收站掛牌價分別為7950元/噸、7950元/噸、7800元/噸、7850元/噸。與7月初相比,分別上漲700元/噸、700元/噸、500元/噸、800元/噸。
在東北的遼寧法庫產區,8月31日,法庫陶瓷園區企業陸續收到燃氣公司的提價函,從9月1日起,法庫陶瓷園區工業企業用天然氣價格將上調至3.12元/m3,較前一階段2.882元/m3的價格,上調近0.24元。
不僅僅是天然氣,近期多個陶瓷產區稱,煤炭到廠價也有所上漲。
“目前我們天然氣的價格大概是5元多/m3,按照熱值換算,相當于煤炭的2500元/噸?!?strong style="margin: 0px; padding: 0px; outline: 0px; max-width: 100%; box-sizing: border-box !important; overflow-wrap: break-word !important;">廣東肇慶一陶瓷廠負責人表示,5月份的時候,煤炭到廠價大概是1500元左右/噸,現在漲到了1700元左右/噸。
由于煤炭價格的波動,9月1日-9月15日江西高安產區“集中供氣”價格為0.634元/Nm3。
另國家統計局8月2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,8月中旬全國各煤種價格均呈上漲走勢,其中全國無煙煤、煉焦煤上漲明顯,動力煤整體漲幅偏小。
山西煤炭信息平臺公眾號也發布消息指出,煤炭方面國內8月份價格整體性上漲,其中電煤用量8月份大幅增長。一方面受到歐盟制裁俄羅斯煤炭出口的影響,另一方面國內持續高溫天氣導致,西南等地區水電發力受阻,短期內火電作用凸顯,基本面仍然屬于“供緊需增”。
用電成本同比亦有上漲
大產能陶企每月多出百萬電費
“今年用電最緊張的時候,就是連續高溫的那十多天,我們工業園也收到供電局的相關通知,可能會錯峰用電,讓我們先做好計劃?!鄙鲜鰪V東肇慶陶瓷廠負責人透露,但后來并沒有限電。
雖然沒有像去年那樣限電,但今年的電價是有所上漲的,實際上從4月份就已經上調,主要是平段、高峰的電價,就目前的情況來說,平段、高峰綜合下來同比上漲超15%,但低谷時段的價格稍有下調,主要是鼓勵低谷時段用電。
“去年我們的電價綜合下來大概是每度0.52元~0.53元,因為去年及前幾年還有售電返還的情況,用電大戶與售電公司簽定合同,每月確保消耗達到一定電量然后根據協議返還‘差價’?!?/p>
該負責人進一步提及,按照這樣的政策,一般來說,三、四條生產線的廠家一個月能節省30~40萬元,但今年就沒有了,若按上個月的情況來看,平均每度電的價格大概是0.62~0.63元。四條生產線正常生產,大概每月消耗1000萬度電左右,僅是電費每月支出就增加了100萬元。
不過,每個產區用電價格及相關政策都不盡相同,此處提及的情況僅適用小部分產區。
實際上,今年陶瓷廠生產成本高企,其中天然氣、煤炭等能源成本的支出占比最大,與前兩年相比,僅僅是化工料、電費、人工等費用的支出每個月都要增加百萬元。
今年陶瓷廠日子難過,除了綜合生產成本上漲幅度較大,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同質化競爭下,激烈的價格戰導致產品銷售價格下滑,利潤越來越微薄。據透露,目前廣東產區極個別750×1500mm出廠價已經低至34.5元/片。行業人士分析,這樣的價格只有在產銷率、損耗及采購、管理等方面都做到極致,才有可能不虧錢。
文章來源:陶瓷信息